關於本網誌

紀錄心理諮商工作點滴、心得反思,並以心理觀點討論文本及社會現象。

2017年9月16日

親職,是什麼? 怎麼做?



簡要說親職--

■ 家長的角色:成為孩子的安全堡壘

  • 目的:讓孩子能忍受挫折,讓內建的成長力量能發揮作用,學會適應社會所需的能力。
  • 基礎:建立信任關係
  • 關鍵:關懷與界限並重。 (我與你的感受、需求、想法,都同等重要)
  • 實行:支持性回應。 (接納、同理、鼓勵、欣賞、示範)
  • 常見誤區:只看眼前聽話表現好,才藝多、贏別人,速效方法可能會有副作用。
  • 重點:看重長期心理能力 (穩定的自我價值感、勇氣、理解彼此(自我覺察與同理心)、尊重多元、情緒調節能力、溝通合作技能) 是否有得到培養。
  • 想想:你要孩子樣樣贏、很聽話,還是他離開家長進入社會之後,每天都好好地存活,並且想繼續活下去、活出自己的樣子?

■ 注意家長不經意的回應,孩子收到的暗示:


  • 忽略、打發:你是不重要、沒有價值的。(除非你鬧事闖禍,才會被注意)
  • 否認孩子的困擾跟選擇:你不知道你要什麼,你的感受不重要。
  • 代勞、過度保護:你是無能的 -- 所以你也不用負責任。
  • 嚴厲、過高標準:除非你完美,否則不值得被愛。
  • 太多物質-太少專心陪伴:愛就是擁有東西,可以用東西換愛。(但行不通,於是心碎困惑憤怒。)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 欲轉載本文請標明-- 作者:趙庭正心理師 出處:心理諮商筆記 http://counselnote.blogspot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