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本網誌

紀錄心理諮商工作點滴、心得反思,並以心理觀點討論文本及社會現象。

2019年1月11日

為何要鼓勵? 鼓勵的話怎麼說?

人不可能總是成功,大部份都在經驗失敗。失敗可以是壓垮人的重擔,也可以是通往成功的經驗。

挫折時,大人如何反應很關鍵,會形塑孩子看待失敗的態度。

失敗時,覺得全世界都黑暗了,自己真差,做什麼都沒用、沒救了。此時任何的建議都聽不下,更做不到。責罵則讓人跌入更深的谷底。


挫折失敗、疲累沮喪時,第一時間最需要的不是分析、說理碎念,更不是責罵,而是鼓勵。

情緒被支持了,認知能力才能開始作用。願意和努力被看見了,才不會全盤否定自身價值。

鼓勵的話,要怎麼說?


  • 看見歷程,而非只關心結果  
  • 焦點放在對方展現的態度,而非成就

想鼓勵孩子,可以這樣說:在這個過程中,我看見… (你在乎自己、你照顧自己、你願意嘗試、你面對問題、你在乎約定、你表達感受、你說出困難、 你願意求助、你努力堅持、你沒有放棄。)


當我們看重孩子本身價值,大過於成就表現,孩子也就能放心嘗試,不必因為擔心失敗而固步自封。孩子本身都有復原力,鼓勵可以增長這個力量,成為他繼續挑戰和前進的動力。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 
欲轉載本文請標明-- 作者:趙庭正心理師 出處:心理諮商筆記 http://counselnote.blogspot.tw

為何要欣賞孩子? 怎麼說?

欣賞比讚美更能引發孩子內在動力,並讓孩子肯定自我。因為讚美看重外在成就表現,欣賞則是聚焦內在的特質與心意。

孩子表現不見得特殊優異,但是即使他「只是完成應該的事」,這個「好」仍需被看見。

願意做好的事,並真的完成了。孩子展現了自身的好,有人「見證」是非常關鍵的,如此更能肯定自己確實是好的、有價值的。

欣賞,就是表達「我看見了你的好」。

欣賞的話,要怎麼說?
  • 有具體行為,不空泛 (很乖、好棒、很好)
  • 焦點放在行為帶給人什麼正向感受,而非評價對方表現。

欣賞的話可以這麼開始: 我喜歡你做的「○○行為」,讓我覺得…
(有趣、快樂、愉快、感動、驚喜、耳目一新、自在、欣慰、被尊重、被信任、被支持、很放心、被鼓勵)  

其實不只是親子,伴侶、朋友之間都是一樣需要彼此欣賞的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欲轉載請標明-- 作者:趙庭正心理師 出處:心理諮商筆記 http://counselnote.blogspot.tw

2018年6月7日

老師,我覺得我不好,請教我怎麼改進?

當事人覺得自己不好,希望陪伴者幫他找到改進的方法。
陪伴者很想幫助當事人,因此很努力地去想,要怎麼改善。但同時,等於是默默同意了當事人的確「不好」。
覺得「自己不好」,希望別人能幫他改善,是當事人的來談期待,但不一定要成為陪伴者的工作目標,然後竭盡所能地想策略。
總是覺得「自己不好」的背後,其實是缺乏被接納、允許、欣賞、肯定的經驗。是一個「匱乏」的現象。
「匱乏」看來是負面的,但不一定要急著帶當事人離開這個處境。
當事人一直以來將「匱乏」當成「我不好」,因此排斥體驗匱乏,因為「我不好」在他心裡實在是太可怕也太痛苦了。他可以理性述說發生過的事件,但很難在心裡如實地去貼觸在其中的感受。
若不能充份經驗匱乏,則不能真正珍視匱乏背後的「渴望」。
充份經驗指的是:願意停留在匱乏的現象裡,體會匱乏帶給自己的感受,覺察到自己是用什麼姿態回應這樣的現象。
當一個人能看見、認回自己的渴望時,隨之而來的才會是接納自己,心疼自己一直以來的欠缺,並願意去回應照料自身的需求。
所以陪伴者的工作是:提供穩固的情感支持與信任關係,勇敢而不逃走地一同與當事人停留在匱乏的感受裡,支持當事人能夠忍受「真實經驗痛苦感覺」及「接受匱乏事實」的過程,直到他能夠正視自己的渴望,相信自己是個值得被好好對待的人。
之後,所有的努力與檢視自己,就不再是「改善充滿缺陷與不足的我」這樣的自我鞭笞,而是一段「成為更能回應自身需求渴望的一個人」的英雄之旅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欲轉載本文請標明-- 作者:趙庭正心理師 出處:心理諮商筆記 http://counselnote.blogspot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