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本網誌

紀錄心理諮商工作點滴、心得反思,並以心理觀點討論文本及社會現象。

2017年1月21日

真誠勇敢地活出生命 - La La Land


與其尋找一個被眾人喜愛的公式,不如更徹底的挖掘、深厚出一個更自己的自己,給世界一個沒看過的新東西,這也就是我們存在的價值,因為人們熱愛的是充滿熱情的東西(People love what other people are passionate about.)。真正的伯樂,就是自己。

我們無法用算計去控制或確保關係的發展,我們能作的是真誠地面對自己與對方,即使這樣的真誠,會將彼此推上分離的命運。但是這樣的真誠更加珍貴。因為如果我愛自己也愛你,你我都值得用這樣的真誠去對待。

要放下手中可掌握的、已有的一切固然可惜。但緊抓不放的代價卻可能是生命的枯萎。

Sebastian 一邊彈著屬於兩人的曲子一邊想著彼此可能擁有的幸福人生。任何一件小事都有可能推動不同的命運,一點一點地錯開,成為如此相似卻又截然不同的人生。

沒有彈完的最後一個音符帶著眷戀,延遲著長長的道別。

但再美麗的曲子也會有結束的一刻。

雖然如此,我們可以重新開始彈奏一首新的曲子。過往的旋律並不會消失,仍然活在生命之中,活在之後的每一首曲子之中,繼續編織纏繞出新的意義。

感傷但堅定的微笑代表對於彼此承諾的心照不宣。
是的彼此分離了,是的從此不再是同生共活的伴侶,但是彼此活在對方的生命中,成就了兩人的生命。當下真誠堅定的愛情於是可以永遠,超越分合與時空。

於是落單的Sebastian又開始數著拍子「1,2, 1 2 3 4」…

我們不知道Sebastian之後會遇到什麼人完成什麼事。但生命迷人之處就跟Jazz一樣,是即興地,是辯証的,此刻對餘音迴響,一起面對未知的驚喜與挑戰。

如果,我們信任生命,勇敢投入寒冷、未可知的河流,我們仍然會失去很多珍貴的,收到很多不想要的,但也能得到一些意外的驚喜。生命這個禮物如此有限而珍貴,最不浪費的方式就是真誠勇敢地活出獨特而豐富的人生。

2017年1月19日

情緒界限、自我照顧與負責



人經常會把自己的苦,自己的不滿,投射到他人身上;責怪他人、怨恨他人。

當我們成為被投射的對象時,會有不舒服不自在的感受,這時候經常會反射性地以行動回應,去消除這樣不舒服的感覺,有時候是接收了這樣的投射而自責,有時候是為了平息對方情緒而討好,有時候是為了消除投射的來源而憤怒攻擊。

其實我們能夠為自己做的一件重要的事,是穩住自己情緒界限。 看清他的苦是他的,他的不滿是他的,不是我的。

我可以決定要怎麼對待他,且為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,但是我不必為了別人的幸福與否負責任,因為那是他自己的責任。

所有外在問題的解決,都從內在力量的整合開始。

生命有其需求 -- 想要過得好、想要被愛、被看重,想要有意義、被善待、有安全感…這都是我們生命的需求。
同時,生命也帶著能量,個體運用能量化為行為去滿足自己的需求。
我們的功課是,如何聚焦起自己的能量 -- 簡單,穩定,溫柔而堅定。

有時候我們將能量用在討好,哀求,焦急,發怒…,這些都是希望控制別人,希望別人可以因此來滿足我們的需求,但這些並不是有效的能量運用。因為事實上,我們可以直接自己去愛自己、看重自己、尋求自己的意義、善待自己、保護自己。

學習善待自己並不表示我們不需要他人,不需要與別人建立關係。而是成為一個健康能自我照顧、自我負責的成人,然後與另外一個健康、自我負責的成人一起共創一個健康、彼此善待的關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