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孩子表現不佳,或遇到挫折的時候,該怎麼回應? 很多時候大人以為是幫忙孩子或是愛護孩子的回應,其實都是低支持性的。
最常見的低支持回應:
- 忽略、否認:有些大人太忙根本連孩子表現如何,有沒有遇到困難都不知道。或是否認孩子的需求,覺得術科不重要、交朋友不重要,所以孩子求助時總是隨便回應。
- 責罵:孩子受挫時還責罵他很不合邏輯,可是大人最常這麼作。有時候是因為過高的期待而失望;有時候是因為面子問題,把孩子表現當成自己的成就指標,覺得孩子讓自己丟臉,就惱羞成怒。
- 苛求:其實孩子已經表現不錯,但還沒有符合你認為可以的標準。孩子的確是可以不斷進步的,但是要循序漸進,且要符合他的發展階段與先備能力。
- 吝於讚美:心裡面覺得孩子表現很不錯,但是就是不給肯定甚至要酸他兩句諷刺一下,擔心「讚美他兩句,尾巴就翹起來了」。
- 代勞、過多指導、寵溺:擔心孩子功課不會寫,就教他寫甚至幫他寫;聽到孩子在學校有人際衝突,就衝到學校找同學理論;孩子還沒把事情說完,就給一大堆建議或經驗談。
這些行為經常以愛之名行使,但是卻容易讓孩子感到自己不重要、無能、無法負責任。健康的愛是對孩子抱持適當期待,並在他感到挫折時給予高支持性的陪伴,孩子才能長成充滿自信、獨立負責,也能關懷別人的健康大人。
對孩子有適當、符合潛能的期待
過高期待:對孩子有所期待是好的,會讓孩子充滿自信,努力發展潛能以達到自我實現。但是過於嚴苛或完美不切實際的高期待卻會讓孩子充滿挫折感,而且感覺孤單,被父母拒絕不被愛。
過低期待:「我不要求成績,你考幾分都沒關係。」表面上看起來是尊重,卻隱含著對孩子的表現不抱期待,傳達出「你能力不佳,對你沒有太高期待」。分數也許不是這麼重要,但孩子在學習上的成就感與自信心很重要,孩子面對成績不佳的挫折感、自卑感,需要被注意、被理解、被陪伴。過低的期待讓孩子自我價值感低落,相信自己沒有能力解決困難。
適當的期待對孩子心理健康及潛能發揮較有幫助,但大人常常作不到。事實上,對孩子的期待經常投射出我們對自己的期待。過高期待的父母,可能難以接納自己的挫敗,因而充滿焦慮,擔心孩子步上後塵,或是將孩子的成就當成彌補遺憾的工具。而對孩子抱持低期待的父母,內心深處可能也相信自己無能或是不重要。所以,重新檢視自己的成長經驗,是否內化了上一代對自己不健康的期待,重新接納自己的挫敗經驗,是為人父母師長很重要的功課。
當孩子面對挫折時,給予高支持的陪伴:
- 首先要表達出重視。放下你手邊的工作、手機、平板,關掉你的電視。把你的時間,你的注意力,都留給你的孩子。這傳達出你的尊重與關懷。邀孩子一起坐下來,這個動作表達出彼此的平等與對話的意願。
- 你可以先問問「怎麼了? 發生什麼事了?」這句話讓孩子有機會從他的角度敘述發生在他身上的經驗。讓孩子有機會敘說自己,會讓孩子感到自己被關心,被重視。
- 「原來是這樣,那你對這件事有什麼想法?」這句話讓孩子將焦點從外在的事件轉移到內在的想法,同樣的事件每個人會有不同的看法,從孩子的回答可以了解他獨特的內在語言,進而讓你能體會到孩子的感受。
- 「當你在說這件事的時候,我感覺到你好○○(傷心、生氣、難過、為難)…」在聽對方故事的時候,試著想像你的年齡與孩子一樣,假使這樣的事情發生在幼年或青少年的你身上,你可能會有什麼感受,同時體會孩子的語氣、孩子的表情,孩子的肢體動作,在傳遞什麼樣的訊息。
- 「現在我們可以作些什麼,讓你覺得好過一點?」這句話告訴孩子他可以照顧自己的情緒,你也願意陪伴他。有時候不需要硬想一些笨拙的安慰話話。不如以身體表達支持與照顧,視孩子的年齡與他的情緒狀態。摸摸頭、拍拍肩、擦去他的眼淚、擁抱一下,或是倒杯溫熱飲料,給點食物。
- 「那接下來,你打算怎麼作?」這句話傳達你相信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與解決問題的潛能。同時也為彼此設下適當的關係界線,就算再關心,困難還是孩子自己要面對。若是快速地提供意見或解決方式,就是一種「代勞」,錯失了讓孩子自己思考,培養問題解決能力的機會。即使孩子想出來的方式脫離現實或是非常不妥,可以用「哦,你是這樣想的啊! 這樣作可能會有什麼後果呢?」去引導孩子多想想。
- 「好像是個不錯的計劃,有沒有需要我幫忙的地方?」這句話傳達了肯定與支持,而不是代勞。
- 「相信你可以的,加油吧!」這句話傳達了對孩子的信任與期待,不是擔憂也不是苛求。
這樣的方式或許不是您熟悉的,但是您可以慢慢練習。親愛的家長,「相信你也可以的,加油吧!」
趙庭正心理師 心理諮商筆記 http://counselnote.blogspot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