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本網誌

紀錄心理諮商工作點滴、心得反思,並以心理觀點討論文本及社會現象。

2014年2月28日

[教師研習] 老師怎麼辦? 淺談學生輔導。


103.2.26 在新市國小與四個學校的老師分享學生輔導知能,重新提醒一些大家熟知的原則。

老師在諮詢時最常希望我告訴他們「孩子怎麼了」,以及如何能改變學生的不當行為。不過,輔導的基礎永遠都是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師生關係上,所有的方法才能見效。

而信任關係的建立,端看每一次師生互動時,老師的言行態度能否讓孩子覺得被接納、被尊重、被協助到。

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,大多接受的是「評判性的語言」,很少「接納性的語言」。要能夠在繁忙的教學、班級經營中,對孩子脫口而出的是適當有效的回應,教師需要平時先練習用接納、理解、肯定的態度對待自己,並且檢視自己對待學生的方式是否充滿評判與拒絕或是威脅、否定。

透過不斷地自我覺察與練習,改善自己不恰當、無效果的回應,方能將這些「信念」內化,而在自然間塑造出充滿信任、一同成長的師生關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