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本網誌

紀錄心理諮商工作點滴、心得反思,並以心理觀點討論文本及社會現象。

2013年5月2日

希望孩子好,信任關係最重要


場景是學校的諮商室,我的面前坐著一對焦急的父母,跟一個時而沈默時而憤怒的孩子。

父母細數著孩子各種問題:成績不佳、愛頂嘴、說謊騙父母、放學晚歸成天往外跑、回到家就把自己鎖在房間裡玩手機、上網…。青春期的孩子則是指責父母該管的不管,不該管的管太多,自以為了解他,但根本不知道他在想什麼,只會把各種罪名套在他頭上。

在彼此指責的語言背後,我看見父母對孩子充滿關心和期待,也看見孩子其實對父母非常在乎,渴望他們的了解。

那麼,為什麼親子間的關係會變得如此糟糕呢? 我想,是因為彼此互動出不信任的關係。

若說愛像水,信任關係就像一只玻璃瓶

先要有完整的瓶子才裝得進水,否則再多的水只是灑了滿地。所有的教育、教導,都要先由培養信任關係開始。而且一旦信任關係破裂了,要修補是很不容易的。

裝入太冰的水或是太熱的水都可能讓玻璃瓶破裂。冷漠,缺乏陪伴、有要求沒肯定,固然不可能產生信任關係。不過,也不是時常叨念干涉,把關心強加在孩子身上,孩子就能感受到愛。

孩子談到各種事情,表達心裡的感覺和想法時,難免有不成熟的看法、透露不正確的觀念或行為。雖然適時的提醒和指正是必要的,但這時候大人提供一個心理空間,「好好聽孩子說完,好好聽懂孩子心裡面的渴望」必須擺在最前面。

如果孩子話才說了個頭,就被打斷,或是本來想要分享有趣的經驗,卻被潑冷水說「有空搞這些,怎麼不好好專心讀書!」,本來想講講心裡的難過或生氣,卻被指責說「一定是你自己有錯,要反省!」,那麼孩子下次還會想說嗎?

最可怕的事情不是孩子會犯錯,最可怕的事情是:孩子犯錯不敢跟你說。常常聽到大人說:「我很忙,我哪有時間花那麼多時間慢慢聽他說!」但是卻沒想到,輕率著急的回應方式一旦讓孩子失望受傷,重重把心門關上,要再回復彼此信任的關係可是得費上更多的時間力氣。

親愛的家長,成績可以慢慢進步,錯誤觀念可以慢慢修改。孩子都主動找你說話了,機不可失,多了解你的孩子,建立信任關係,才是最珍貴、最重要的事情。如果能夠耐心的傾聽,先給予情緒支持和簡單、真誠有力的鼓勵,等到孩子覺得被理解、被信任了,再提醒他應該注意的地方,孩子才聽得進去。如果有一天,孩子會主動來問你的意見,請你給他建議,恭喜你! 你已經成功地建立了很棒的信任關係!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欲轉載本文請標明--
作者:趙庭正心理師出處:心理諮商筆記http://counselnote.blogspot.tw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