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本網誌

紀錄心理諮商工作點滴、心得反思,並以心理觀點討論文本及社會現象。

2006年8月25日

心理諮商的七個特點

諮商是什麼? 常常有人問。
我沒有標準答案,但我試著用我的方式回答。將其英文Counsel 拆成七個字母,可簡明地記住幾個重要的特點。

C- cooperate 合作

諮商不是讓專家來解救另外一個人,諮商員沒有讀心術也沒有魔藥,唯有當事人跟諮商員一同努力,改變才會發生。這點對諮商員和接受諮商服務的人來說,都是非常重要的原則。

O- on process 歷程

改變是一個歷程,戲劇性的改變不是不可能發生,但必然是前面歷程的累積造成的。諮商員應該敏銳覺察歷程的變化,同時具有良好的方向感,避免在歷程中迷失。歷程可指大的改變階段,也可指人在敘說一段話時內心的轉折變化。

U- unconditional care 無條件關懷

諮商員不是只有在當事人順從聽話的時候才關心對方,也不是在當事人行為符合諮商員價值觀的時候才關心,而是出於人對人之間的關心。但無條件關懷不是「無止盡退後」,關懷當事人與無限滿足當事人需要是不一樣的。

N- naked 袒裎相見

用脫光來形容諮商關係或許過於誇張,我也不認為諮商裡諮商員和當事人必須毫不保留地談自己。我想強調的是「去除角色化的扮演」。尋求諮商的人平常可能是身份頗高的總經理,或是為人師表的教師,但諮商裡你要作的是「自己」。若拋不開角色,那麼諮商可能不會有太大幫助。有時候,角色就是一個人壓力的來源。同樣諮商員也要提醒自己不要戴著專業的「心理師」面具,進了諮商室變身成假面超人,不敢表現自己的情感,或隨意地指導當事人該怎麼作。

S- self construct 自我建構

如果想從諮商員得到一個解決困擾的妙方,那就是誤解了諮商的意義。人生不像聯考,沒有標準答案。諮商員也不是神仙,能看透你的前世今生,八字命理,然後給你一個必勝的指示。諮商目的在於幫助你了解自己,看清自己,活出自己想要的改變。這可以說是一個重新建構,變成「新造的人」的過程。當然也是諮商員跟你一起重新建構生命意義的過程。過程中,諮商員也重新建構了自己。

E- empathy 同理心

同理心在諮商的教科書裡幾乎是一提再提地必提。這算是諮商員最基本也最常用的「東西」,其重要性與威力可媲美七大武器之首的折凳。同理心幫助諮商員進入另一個人的世界,沒有同理心的諮商員就像沒有船的水手。同理心雖不是天眼通也不是讀心術,但豐富的同理心不但可以讓當事人覺得被了解、被支持,還可以帶領當事人探索以前所沒有發現的自己。同理心可以說是像星際大戰裡的「原力」那樣奧妙,絕非只是單純的技巧而已。

L-love 愛

這是一個看似虛幻又容易了解的字,所以反而常常被忽略。諮商員若沒有對自己的愛,他就沒有力量。諮商員若沒有對人的愛,他的諮商就沒有力量,無法與人同在。沒有愛的諮商員就算學識豐厚,技術純熟,也只是一部機器而已。我相信,單靠機器是無法療癒人心的。當事人的困擾,經常來自於無法愛生命,無法愛自己,無法愛別人,無法得到愛,無法感到被愛。諮商的中心就是人,而人的中心就是愛,這是我所相信的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 
欲轉載本文請標明--
作者:「趙庭正心理師」
出處:「心理諮商筆記http://counselnote.blogspot.tw/」